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我的下巴怎麼會不見了?



下顎和頦部後縮的人, 在外表上, 相對的變成上顎骨較為突出  ( maxilla protrusion ),而呈現上下牙列在前牙區所呈現的大的水平覆咬(overjet)關係,上排門牙的角度不僅往外飆, 上下門牙的關係,下門牙不僅沒有與上門牙接觸,還咬在顎側牙齦處,外表看起來中顏面比較突出與後縮變短的下顏面從側面看因為下巴過短被俗稱鳥臉的面貌,這個時候發現自己的下巴不見了,嫌自己的臉形不好看,總是會怪父母為什麼把我生成這個樣子。

其實,我們長相好不好看,除了遺傳因素外,還有後天的養成才是決定自己到底好不好看。下巴的形狀也是如此,因為決定下巴的長、短、大、小、勾、翹除了天生的基礎臉型外,還有一個後天的因素會影響到下巴的發育,那就是包覆在下巴四周的下頦肌。這塊肌肉上接到口輪匝肌(m.oris  obicularis),在咀嚼和說話時會產生liftpush的功能,具有咀嚼、發音和表達情緒。肌肉收縮時推高下唇,兼具有表情肌與幫助咀嚼肌的功能,頦肌在功能上咀嚼時可幫忙推升食物到咬合面。

非遺傳性暴牙的患者本身在口腔周圍所呈現的就是口輪匝肌與頦肌過度的緊繃, 噘著嘴,所以又稱為噘嘴肌肉, 噘嘴時上門牙會緊咬下唇,相對的頦肌也會往內擠壓而緊縮。
不要忘記了,肌肉的活動也具有骨頭和臉型雕塑的功能,如果是在發育期,長期的下唇部肌肉長期的收縮,擠壓的結果會造成下額骨性的發育異常 ,而出現下顎骨後縮的問題 , 由於下額骨發育時受到抑制而發育不良,造成很不明顯的下巴或是幾乎沒有下巴,同時緊咬下唇的結果,使得上門牙往外突出,上顎門牙突出, 下額骨內縮成為所謂相對性暴牙()下巴後,最後成為鳥形的的凸形臉型。